许老师——亲子沟通课程感悟:今天学的内容很多,从亲子的定义到沟通中的十二个绊脚石。我在课堂上没有每部分内容都消化完成,回到家又认真复习一遍。才有了更深的体会。我平时经常用这12个绊脚石的方式跟孩子沟通,导致孩子越来越叛逆,他的行为越来越让我受不了,以前一直认为是孩子的问题,学了亲子沟通的课程才发现原来是我自己的问题导致了孩子的问题,只有先处理好自己的问题才能有能力处理孩子的问题。
刘老师:今天的课程重点讲了行为、问题的归属以及孩子有问题时无效的沟通方式——十二大绊脚石。郭老师和沈老师细腻的讲解、深入浅出的剖析、小组成员的角色扮演体验,让我真的感受到了平等、尊重的沟通方式确实需要学习,仔细研究,它关乎于一个人健全人格的形成。大多数家庭一直延用着“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向“警告”、“辱骂”、“贴标签”等沟通方式的伤害性那样大,经常运用的我们却不自知……而人处在负面情绪状态中,支持的最有效方式是触摸到对方的感受达到舒缓情绪的作用,而我们更多的是给一些不请自来的忠告……今天的学习让我感受到了沟通是门艺术,要在日常生活中反复修炼,才会有所提升。
管老师:今天的亲子课程内容很多,郭老师先用思维导图讲解了亲子课程的内容体系,紧接着分别讲解了行为接纳线以及其移动的四大因素;问题的归属以及其判断标准;接下来就是沈老师的问题归属的练习和十二绊脚石的讲解;最后郭老师就十二绊脚石的细节以及容易混淆的点做了详尽的比较分析并且用快速记忆的技巧让我们在极端的时间里把十二绊脚石倒背如流。整个过程有讲解有演练有角色扮演,有体验,兴趣盎然,生动易懂!我体会深刻的有两点:一是问题归属的判断标准,它能让我们以后具体工作的时候能准确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源头;二是在理解十二绊脚石的过程中我深刻地领悟到一个道理:在解决个案的时候要遵循“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的原则。
栗老师:第一次来学习亲子沟通课程,感触颇深,原来在平日生活中我们不自觉的运用了其中之一绊脚石,还不自知,往往造成了孩子心门越来越封闭,家长还总把问题归结于孩子。在平日的生活中,往往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忽视了孩子的情绪,自以为解决了孩子的问题,其实没有交心触碰到内心深处。在分析行为和行为评价时,更加清晰明了什么是行为,什么是评价,而我们家长也往往采取的是主观臆想的评价,所以产生了很多焦虑。了解了问题归属问题,谁最先不舒服,谁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有情绪困扰,就是谁的问题,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才能更好给予自己和别人正确的解决冲突方式。往往我们是父母的问题,结果却归结于孩子,觉得是孩子的问题,往往去改变孩子,结果产生了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