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迹心理分析工作坊2014/6/16 15:23:30 来源:南京 作者:admin
如何建立笔迹与心理的内在关联 ——笔迹心理分析工作坊招生
俗话说“字如其人”。每个人的笔迹和他的指纹一样,是独一无二的。不经意的书写行为及其留下的印迹,成为人们潜意识浮现和内在展示的过程,投射出书写者如情绪反应、应激水平、个性特征、思维模式、心理冲突、童年经历等根源因素。笔迹投射不仅弥补了会谈性治疗中主观判断的不足,成为方便快捷的测评工具,看到其他测评难以达到的深层根源,如童年经历、父母抚养及教育方式等早期模型。更为重要的是,可以结合精神分析、客体关系治疗等,成为方便灵活的心理治疗的手段。通过对线条、压力、结构等书写特征的改变,开展行为治疗,达到心理的结构性调整,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 同其他非语言表达性治疗方法一样,有着非同一般的治疗效果。对于语言功能不够完善的中小学生来说,更容易让他们充分去进行潜意识的“自由展示”,为意识所接纳。这种治疗措施也更容易同他们建立起良好地信任和咨询关系。对于成人而言,突破自我防御带来的阻抗,笔迹心理治疗的优势更为明显。 本课程除了可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笔迹心理治疗技术外,参与者也能在学习中获得一幅“潜意识”的剖面图,获得自我的一次快速成长。
课程目标: 学习笔迹的解释技术,掌握笔迹分析的基本技能,通过笔迹空间意义、五个维度及七大特征的分析,建立笔迹与心理的内在关联,解析“潜意识”的创作过程,能够独立进行个性性格分析。
课程内容: 1、导论; 2、笔迹心理分析的历史与发展; 3、区位概念与空间意义; 4、特征的感知与解释技术; 5、笔迹的心理分析技术; 6、笔迹的治疗技术; 7、笔迹治疗的实施; 8、个案分析实际与演练; 9、个人体验与讨论; 课程大纲: 1、详细介绍笔迹特征分析及心理还原技巧; 2、进行书写者的人格分析与测评; 3、通过情绪治疗、精神分析、客体关系治疗等理论解剖笔迹特征的内在渊源; 4、通过个案解析笔迹治疗技巧与方法。 笔迹分析的主要用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地了解自己,为自我改善而或结合笔迹矫正以改变不良习惯。 2、帮助个人寻找合作伙伴,为成功合作打下基础,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风险。 3、发现沟通潜在的问题和原因,为更好地理解和沟通来改善现在的关系服务。 4、用笔迹分析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事业发展方面初步的判断,为择业提供参考依据。 5、家长利用笔迹来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心理状况,便于及时寻找孩子存在的问题,调整教育方法。 6、教师通过笔迹了解学生的个性、潜力及优点,进行因材施教,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地服务。 7、执法部门了解书写者的基本情况,便于缩小侦察的范围或者对证据不足的事实进行认定。 8、商务上用笔迹分析协助评定信用等级,比如信用卡客户等其他签约客户,有效规避商业风险。 9、心理咨询师快速洞察他们的客户潜意识,及时了解书写者个性问题,以便实施有效的方法,加强利于咨询和治疗效果。 10、在公众场合能够吸引他人眼球,使笔迹分析这一神奇的方法变成一个极好的娱乐工具。 课程特色: 1、减少因来访者年龄、表达能力、文化程度等个人因素的影响。对于语言功能不够完善的中小学生或不善言谈的成人来访者而言,笔迹心理分析更容易让其充分的去进行潜意识的“自由展示”; 2、突破成年人自我防御而带来的阻抗。通过对来访者的笔迹线条、压力、结构等书写特征的分析对其心理问题、人格特点等进行评估。使评估阶段到治疗阶段得到更加顺利的过渡,促进良好信任地咨访关系的建立。同时也可通过其书写行为的改变,开展行为治疗,达到心理的结构性调整和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 3、整合心理治疗手段,笔迹心理分析作为通向潜意识的通道,更为重要的是可以结合精神分析、客体关系治疗等,成为方便灵活的心理治疗的手段; 4、提高治疗信度、降低治疗成本。笔迹心理分析作为评估手段不仅弥补了会谈性治疗中主观判断不足,有效地提高了对个案评估的准确性,而且其“就地取材” 方便快捷和不受测评环境限制的特点更突显其高成效低成本的优势; 5、在HR人力资源领域具有广泛的市场空间。笔迹作为一种综合信息的载体,在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法国约有80%的大企业被用作人才招聘、选拔的必要测评手段。近几年在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公司企业、机关部门、学校将笔迹分析用于人才招聘、人力潜能开发以及择业和职业生涯规划。因此笔迹分析在国内具体广泛的市场应用空间。 适合对象: 心理咨询师 人力资源经理 企业总经理 教师、医生 公检法人员 笔迹心理分析爱好者 心理学爱好者
课程导师 周安山 ■从事笔迹研究、心理治疗和教学工作近20年; 炎黄心理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客座讲师;国际笔迹分析家联盟成员; ■独创笔迹心理画像技术。应用精神分析技术对笔迹进行深度研究,并且将其成果运用到心理治疗领域。是目前国内年轻一代最为权威的笔迹心理治疗专家。协助公安部门参与多起案件侦破工作; ■创办《中国笔迹心理》网站(www.bjxl.cn)和电子杂志《笔迹中国》;著有《笔迹心理分析技术》、《笔迹心理治疗》等。
|
随机文章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