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的基本原则2018/8/3 14:33:42 来源:南京 作者:南京文尊教育
良好的沟通,不仅可以减少亲子双方不必要的矛盾,更可以有效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并且,父母还可以通过沟通,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对孩子的成长作出正确的引导。但沟通是一门家教学问,要讲究一定原则。 1.用“爱”去读孩子的各种行为——关爱原则 儿童节时,小朋友们都互送礼物。一个6岁的小女孩却很不高兴,因为她的哥哥收到的礼物比她多很多,为此她不停地向妈妈抱怨。妈妈并没有评论孩子的抱怨是对是错,也没有向她解释哥哥年纪大,认识的朋友多,收到的礼物自然也会比她多。而是轻轻地对孩子说:“真希望你能收到更多的礼物。”仅说了这一句话,然后就把孩子搂在怀里。令人惊讶的是,小女孩竟然停止了抱怨,在妈妈怀中开心地笑了。 收到的礼物没有哥哥多,在这种对比下,孩子就会产生一种错觉:自己不受人重视,不被人关注。在这个时候,她更关注的是她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礼物数量的多少。因此,家长与其给她讲道理,还不如让她感觉到自己的爱,更有利于她的平静。 当然,如果不了解这些,家长肯定会给孩子讲一番大道理,但这样会使孩子和家长进入无休止的辩论之中,这反而更加印证了孩子的那种错觉,使她的感觉越来越糟糕,进而使她丧失与家长沟通的欲望。 这就是沟通中的关爱原则,家长用“爱”与孩子沟通时永远都不会错。 2.控制坏情绪——感情和行为分别处理原则 很多家长常常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例如看到孩子的调皮行为,他们立刻会怒发冲冠。如果受到孩子的顶撞会与孩子斗争到底,还义正言辞地教育孩子:“小时候就敢跟我顶撞,长大后还了得!” 事实上,家长的这种做法是把自己的情绪和对孩子的教育混为一谈了。如果家长用愤怒的情绪教育孩子,只会使孩子的感觉越来越差,进而越来越不与家长合作。 孩子很少会主动顶撞或攻击父母,往往是受到家长语言和行为的影响,孩子才会出现一些顶撞攻击的行为。例如,当孩子做错事,很多家长喜欢说孩子笨,面对这种语言,即使孩子当时不回击家长,但他们也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当这种不满情绪在孩子心中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爆发出来。 如果家长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家长与孩子之间这种斗争完全可以避免。当家长把自己的情绪和对孩子的教育顺利地分开时,家长就能用理智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而此刻也更能激发孩子的理智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教育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效果。 3.不说“我跟你说过多少次”——尊重原则 “我跟你说过多少次”,这种沟通方式表明了家长的一种态度:这是在翻孩子的老底,强调孩子的错误行为,而且还隐含了一种“贬损”孩子的信息。这是不尊重孩子的一种表现,势必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因此,不管家长说多少次,孩子的坏行为不但不会减少,为了表示对家长的反抗,孩子甚至会故意重复那些坏行为。 当孩子的行为令你不满意时,不要急于去指责、批评孩子,仅仅把你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就可以了:“你没有……我很难过,你没有把我说的话放在心上。”孩子在家长的话中听出了尊重和重视,从而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进而主动改变了自己的行为。 家长们要掌握这种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感受的表达方式,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练习: 第一步,客观地描述孩子的行为本身,而不是指责孩子。 第二步,客观描述自己情绪的变化,而不是强调是孩子或孩子的行为让自己的情绪发生了变化。 第三步,客观地陈述后果,而不是追究孩子的责任。 在家长这样的表达中,孩子不但听不到任何指责他的意思,相反,他会觉得家长很尊重他们。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是需要尊重的,当他们感受到家长的尊重后,就会比较容易接受家长的教育和引导。 |
随机文章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