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时间的位置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 机构概况
当前位置: 文尊学习能力研究院 > 新闻中心 > 正文

【家庭教育】孩子“废掉”的“因”与“果”

2020/11/9 15:22:18 来源:南京 作者:中国学习能力研究院

  以下案例是一个多数父母眼里的问题少年的切身经历和心路历程,在他沉溺网络的最灰暗的日子里,他的行为,他的心理,他的挣扎,他的无意间的自我救赎,他对父母的感受,他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他经历的那一段人生中最难熬的岁月,对我们做父母的,无不是一个很好的警示和教育作用,希望您能耐下心来,用心听完这则别人的故事。

  高中的那几年,大概是我一生最“灰暗”的阶段,我叛逆到不可思议的地步,我的妈妈甚至多次感到“没办法再活下去”,那个时候,几乎家里所有长辈,提起我,都会说“这孩子废了”。

  实际上我也一度这样觉得,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通过父母对他们的反馈,来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所以,当父母告诉我“你已经废了”,我也就觉得自己“已经废了”。

  如果我当时就那样,任由自己继续“废”下去,那么,今天的我就一定不会是今天的我了。幸运的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及时止住,没有继续“废”下去。

  那个时候中国的网络刚刚开始兴起,街头小巷涌现出了大大小小的网吧。于是,在我诸多叛逆的行为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逃课上网,我把几乎所有的生活费,都耗在了网吧里。

  至今,每当有家长向我咨询,关于孩子沉迷网络的问题,我都能对那些孩子正在遭遇的困境感同身受。所以在此也顺便提醒一下,如果你的孩子沉迷游戏,通常是由于现实中缺乏价值感,同时与父母的关系出了问题导致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味地指责批评管控打压一定是无效的,及时修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每天问问自己:“我做些什么,孩子与我的关系就能好一些?”。青春期的孩子,大概都会陷入一个严重的内在冲突:理想中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两者之间巨大的反差而造成的冲突。

  理想中,有一个无所不能像超人一样的自己;现实中,则有一个一文不值异常糟糕的自己。因此,这个时期的孩子便会陷入严重的自我否定,因此,这个时期的孩子表现出对认同的极度渴求。那个时候的我,就是这样。为了逃避内心那个“糟糕的自己”,我拒绝面对一切压力:学校、老师、父母,甚至是同学,把自己躲进了一个世外桃源——网络世界。在网络世界里,我是一个“全新”的自己:潇洒、帅气、幽默、上进、富有。我把所有对理想中的自己的美好期待,都勾画在了网络世界里。

  但现实的压力却仍然如影随形:很快我就发现,我连上网的钱都没有了。强烈的沮丧扑面而来,如果没钱,我就真的无处可逃了。

  于是,我开始寻找赚钱的机会,然而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这几乎比登天还难,我根本赚不到钱。

  可在我倍感绝望的时候,网吧老板的一声叹息,给我提供了机会:这一天,我正在用借来的钱上网,突然听到了老板的唉声叹气。我随口问了句:“咋了?”她回答:“生意不好。”我才惊觉这个我几乎每天光顾的网吧,竟然多数时间都是空空如也。

  我顺口说了句:“想想办法呗。”她说:“有办法我就不用这么着急了。”我接着说:“我来帮你想想看。”于是我竟然真的停止上网,开始跟她一起讨论经营方案。

  那段时间,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充满力量”,每天思考盘划着,这个在当时的我看来的“巨大”的商业计划,我突然变的忙碌而充实。

  网吧老板接受我的建议,将店面从巷子深处搬到了拐角,整个店面的装点,也都由我全权负责:从墙面的颜色、抽象画,用窗帘布做的简单“吊顶”,到电脑的摆放陈列方式,店里绿色植物的摆放……然后我策划了新的开业促销方案,在晚自习的时候亲手写了宣传文案,亲自去找了影印店印刷成传单,放学后就去附近的大学、中学门口发放,结果是——从新开业的第一天开始,这个曾经门可罗雀的网吧,就变成了整条街生意最好的一家。

  而我,也获得了老板的奖赏:无限免费上网。

  后来竟然有另一家网吧的老板,来邀请我,让我帮他,给我每台电脑每个小时5毛钱的提成,粗略估算,我的月收入可以达到3000以上,那是1998年,上班族月工资1000就还不错了。

  虽然很多人会认为,一个高中生不好好读书,跑去做这些事情,纯属“不务正业”!但这个“不务正业”,却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我跟身边的一些朋友聊起过那段经历,几乎所有人都赞叹说:“17、8岁就能有这些思维,真厉害!”而我却回答:“厉害的不是我,是那个网吧老板。”

  我很感激那位网吧老板——那位当时已经40岁左右的,被我称为“王阿姨”的老板,在我人生中最为暗淡无光的时期,在我身边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我已经废掉的时候,在我陷入严重的自我否定,只能在虚拟世界构建自己的“自尊”的时候,她却毫无保留的给予了这个“废掉的少年”,最宝贵的心理营养——信任。

  那段时间所发生的一切,至今为止仍然令我感到自豪不已,甚至在我的人生出现新的困境的时候,它依旧可以给我力量,因为那段经历,给了我一个强大的信念——我可以的!

  每当我向朋友讲述完这一段故事,我都会问他们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那个网吧老板,你会信任一个已经废掉的问题少年吗?”多数人都回答:“很难,应该不会。”

  是的,很难,应该不会。至少,这在当时的我的父母老师那里,是不可想象的:“你整天精神恍惚无心学习不明所以,我拿什么理由信任你?”

  这也是现在很多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的父母老师的困惑:“我也很想信任他啊!可是他那个样子,做那些事情,真的没办法让人信任啊!”我在讲课的时候,经常会提到“因果效应”,所谓“因果效应”,实际上就是“因为...所以…”。凡事都有因果,这是世间的基本逻辑和万物的运行规律。然而一旦我们理解错了一件事情的因果,错用了“因果”,就会导致逻辑的错乱,导致事件、行为的错乱。

  所有父母、老师,都在强调:“要让孩子具有责任心。”而事实却是,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父母、老师,往往是最不负责任的那个人。你可能会反驳我,怎么可能?我们为他都操碎了心,居然还说我们不负责?

  嗯,我需要你们觉察一件事情,在“因果效应”中,你通常是把自己放在“因”的位置上,还是“果”的位置上?遗憾的是,我们通常都把自己放在“果”的位置上。

  于是我们看待事件的逻辑,就变成了这样——因为你不好,所以我才不好!

  面对孩子的时候,就变成比如:因为学生上课不认真,所以我的课上不好。又比如:因为孩子总是撒谎,所以我无法信任他。还比如:因为孩子很叛逆,所以我要控制他!

  我们没有意识到,当我们把自己放在“果”的位置上,我们就把责任,完完全全的推给了别人,推给了孩子。

  试问,不负责任的父母老师,又如何才能教育出负责任的孩子呢?

  而当我们的因果逻辑是:因为你不好,所以我才不好。那么我们所能够采取的策略就只能是:如果要让我好,我就必须改变你!而试图去改变一个人,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掌控对方!我们会因此陷入严重的无力感当中,越无力,越掌控;越掌控,越无力!

  而如果我们把自己放在“因”的位置上呢,事情就会开始变得不同,

  比如:因为我的课没有上好,所以孩子们上课不认真;又比如:因为我不信任我的孩子,所以他总是会撒谎;还比如:因为我想控制孩子,所以孩子很叛逆。

  这样,我们就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也只有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我们才是有力量的。

  在我最叛逆的那段时光,我的内在对父母最大的情绪,其实是“愧疚”,因为他们的心情完全由我控制,他们的逻辑是“孩子不好,所以我们不开心!”我背不起这么大的责任,我实在没有力量去为父母的人生负责,我无法面对如此大的压力,于是,我选择了逃避。而我的逃避所带来的,是他们更加严重的担心,要知道,担心就是关心+不信任,当我们向一个人表达我们担心的时候,对方收到的没有关心,只有“不信任”。

  不信任,是一份巨大的负能量,他让我陷入进一步的自我否定和愧疚自责,我的行为也随之进一步失控,父母的担心也随之进一步加剧。这就形成了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死循环,而且是恶性的。直到我遇到了那位网吧老板——王阿姨,不知道出于怎样的原因,她选择了无条件信任我,这份信任,在那段暗淡无光的日子里,给我带来了曙光。

  那份无条件的信任,和那段经历,让我的内心产生了微妙的变化:自信,从严重的自我否定中开始萌芽,我开始觉醒,看到自己的力量,并开始思考,什么才是我真正想要的。

  于是,不久之后,在错过高考的那一年夏天,我决心回到学校,复读高三,准备迎接第二年的高考。

  我永远无法忘记我回家的时候,看到的那个画面:我的妈妈坐在卧室的床上,背对我,呆呆地望着窗外。我对着妈妈的背影,轻轻的说了一声:“妈,我回来了。”妈妈转过头看着我,也轻轻的说了一声:“回来就好。”

  那是一个迷途羔羊的回归,轻描淡写,却又无比炙烈。

  这就是我曾经发生过的故事,这也是千千万万的孩子,正在发生的故事,我把它分享给你,希望你能看到:孩子不会“废掉”,他们只会“被废掉”!

  这个世界上,最希望孩子能把事情做好的人,是孩子自己。所以,

  当你看到孩子的诸多“不好”,当你看到孩子的种种“糟糕”,请开始把自己放在“因”的位置上思考:“我做了什么,让孩子变成了这样?”“我做些什么改变,孩子才能有所改变?”“我是否足够信任他?”“我是否足够认同他?”“我是否足够爱他?”

  重复旧的做法,只能得到旧的结果。所有的父母和老师,都需要坚信一件事情,那就是:欲要孩子改变,我必须先改变。我们要看到,我们是“因”,不是“果”,开始看到我们自己的时候,我们才会有力量、有智慧,来帮助孩子解决他所面对的一切问题。

ICP证:苏ICP备16014929号-1 |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1116号 南京文尊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078-9039

南京文尊教育 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2006-2022,All Rights Reserve